本篇文章轉載自未來市
推薦人:沈奕妤Ama 印花樂共同創辦人
推薦人介紹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曾從事流行趨勢分析、流行商品與服飾品牌企劃;2008年與兩位高中時代的好友共同創立「印花樂」,現為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以獨立設計品牌的定位,創造各種以布料為主的印花生活產品,致力於透過設計,傳達美感與環境保護理念。2016獲選為AAMA臺北搖籃計劃第五期創業家。
提案物件
當傳統圖騰交織設計印花
日本自古以來,將進貢幕府的衣布稱之為「上布」。這些「上布」作成皇親國戚以及上流階級所穿的和服,主要以大麻跟苧麻這兩種麻織布為主。
日本滋賀縣琵琶湖的湖東地區,古時名為近江,所產麻織布技術精純、品質優良。自古以來,是地方藩主進貢幕府將軍的高級和服,稱之為「近江上布」;近江麻布也是現今有名商社「伊藤忠商社」創業人伊藤忠兵衛的起家商品。「近江上布」六百多年的編織工法與染技,在滋賀縣琵琶湖附近的愛妝町與東近江市傳承下來。結合傳統工法的機械式量產,以及融合現代時尚的織布設計,讓今日的近江麻織,創造出更多不同的嶄新風貌。
對從小學習畫畫的我來說,設計和藝術不同,設計是被精煉過且真正能夠透過商業行為來置入生活。
國中時我接觸到一本日本街頭流行雜誌,那本雜誌從主題企劃到內容編排都讓我大開眼界,促使我開始搜尋相關資訊,像是踏進陳列著琳瑯滿目設計商品的敦南誠品,我記得自己當時買了兩張明信片,覺得如同獲得開啟另一世界的鑰匙。就是這樣開始的吧,從被觸動到進一步了解,發現原來這些吸引自己的事物都是設計!
對現在的我來說,設計是我的價值觀與生活意義,五感成為我對生活所有選擇的基準,我無法想像不去思考與討論所見所聞所感,是這些感觸構築出我的生活。
過去我遇過不少客人表示自己不懂畫畫,細問發現許多人就學時美術課的時間常被其他學術課程剝奪,於是「設計」這件事在我們成長環境中似乎充滿距離感。可其實就像大家都懂得享受美食,卻不認為自己一定得做出一桌好料理,享受設計品在視覺上帶來的好心情,與其對事物細節的設想關照,其實都是直覺而貼近生活的事情。
工作緣故,過去每年我都會前往日本,一直以來對於日本傳統工藝得以通過新穎商店被認識的狀況十分關注。這次在未來市看到近江上布,對於曾被作為進貢幕府的衣布的「上布」感到興趣,想像著眼前的布料在當時會被製成什麼樣的成品?
擁有設計品有時是為了向外彰顯品味,有時則是為了自我的小確幸,使用近江上布比較像是後者-它很低調,也不走精品路線,但使用者會知道這個杯墊、這個披肩又或是這包包的的確確是好東西。當使用設計品不是為了外界眼光,而是內化為個人的選擇,看待與選擇設計品的角度便會有所不同。
我很喜歡近江上布的手帕,苧麻是市場上少見的麻料,對我來說這條手帕從材質到尺寸都擁有高度的運用性。現在是夏季,我常拿著苧麻手帕擦拭面部,即使沾上化妝品,麻料的透氣性讓它清洗後很快便能風乾,非常便利;另外,它的尺寸也相當適宜作為領巾,身處冷氣房時既能為頸部保暖又不失造型;甚至還能當作我每天自備便當的包布巾!
好的麻製品是禁得起使用的,棉製品會越用越舊,麻製品經過使用與洗滌則會散發特別的質感,一是越來越柔軟蓬鬆更為親膚、吸水性也更佳,二是即便色落也自然高雅,不顯陳舊。
回過頭來說,我觀察到近江之所以能被稱為「上布」的確其來有自。
我認為麻料迷人之處在於表面波動的光澤,而麻料本屬粗纖維不好處理,近江上布將麻經過反覆梳理使其在光線下呈現細緻色澤,這需要絕對的技術。此外,近江上布的作品都不是織後再染色,而是先將紗都一一染透,再以織的過程編出花紋,這樣的先染布製作費時耗工,數量稀少,價格上也較為昂貴,但層層工序能使色牢度更為持久。在我看來,先染布完全體現出日本「慢工藝」的精神,它的價值必須經過使用才能真切感受,你可能經過五年、十年才會驚覺,怎麼抽屜裡這條手帕沒有輕易的變形或褪色!我猜想近江上布該是非常有信心消費者會在後來體會到手中用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