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花時間,把家裡佈置得漂漂亮亮;
好好花時間,把自己和家人,餵得飽飽的;
好好花時間,和自己好好相處。
值此疫情蔓延之際,「外出走動」成為非必要選項,待在家的時間就變多了。
記得許多年前,在研究世界各地的印花設計與生活文化背景的關係時,
就發現北歐印花之所以往往具有明亮色彩、大塊面的圖案表現,是他們對蒼白冗長的冬季而做的回應。
因為要花很多時間在家裡,所以一定要佈置得舒服、自在,並且容納許多色彩,保持像待在陽光普照的花園裡的心情。
近期為了防疫而選擇留在家中,忽然想起北歐人對印花與居家佈置的這番詮釋。既然如此,那何不好好來花時間為居家空間點綴更多細節呢?一直很想製作的桌布、一直很想換的椅墊、一直想掛上去的畫… 過去因為生活忙碌,總想著有時間再來弄——現在,就是有時間的時候了!
善用旅行物件與藝術收藏
餐廳佈置靈感 來自一幅旅行中巧遇的畫作
一個家裡,我認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餐桌,因為它是許多生活起居的中心,不吃飯的時候,偌大的桌面也能進行許多活動;多數時候就只是打電腦、看書…,隨性的閱讀時光,不需要正經八百地坐在工作桌前,餐桌是個更迷人的選項。
餐廳選用了性感的深紅色,是個全然奔放、享樂的顏色,象徵用餐的愉悅滿足心情。牆上放了一些收藏品,視覺焦點是去年在倫敦一見傾心的文字茶巾(Tea Towel) – “Large Fancy Room Filled with Crap”(「這根本在說我。」當時這麼對身旁的友人說。),這也是擅長表現嘲弄的英國藝術家David Shringley的藝術商品。即使一條要價近40鎊,但因為被講中了也只好把它帶回來。(咦?)
本來還很煩惱要怎麼將一條茶巾不著痕跡地掛在牆上,完全不想使用會在紅牆上顯得突兀的3M掛鉤;後來靈機一動,將3M的背膠黏在木夾上,就成了完美又實用的掛飾夾。
在旅行中搜集各式各樣的畫作、藝術品,都是為了回到日常生活後還能保有旅行的餘韻與回憶,因此我主張收藏品一定要想辦法擺出來、經常看見。
紅牆上的木架,是無印良品的壁掛家具「L型棚板」,除了用來放置畫作,還可以自己動手改造,安裝上一個黃銅酒杯架,暗示著隨時都可來場小酌。
架上特別值得介紹的,是一張多年前在台東都蘭購入的畫作。
一面紅色的牆前,擺著吉他、釋迦和一些象徵熱帶風情的植物;這張畫買了很多年,一直沒機會展示出來。坦白說,當時在買畫時就曾經想像,未來一定要將它擺在一面相互輝映的紅色牆上,因此這張畫可說是餐廳佈置的靈感來源。
讓人珍惜的還有一盞在緬甸山村「格勞(Kalaw)」所看上的手繪紙吊燈,當時正要開始一趟兩天一夜的徒步旅行,所以不敢再增添行李重量,但這盞紙燈罩實在太美,讓人甘願說服自己:「就這麼一盞紙燈,能有多重呢?」於是它就跟著我一路健行…直到回台灣。
印花桌巾點綴 用餐氛圍更加分
而最近剛好想幫餐桌添加一塊合適的桌布——有空的話,我會把收藏的布料車成桌布(下次來展示一下桌布收藏),不管是在家裡、去露營、野餐…都能立刻改變空間氣氛。而最近完成的就是一塊用印花樂棉麻布所製作的桌巾,喜歡這款帶有暖黃色印花的布料,鋪在桌上立刻食慾倍增;且實測棉麻材質較純棉更不易起皺,能夠很平整地鋪在桌面上。
關於餐廳,還想特別介紹的是側邊的冰箱與收納區塊。約莫兩年前,在專賣舊物的唐青古物商行淘到了一個令人珍愛不已的老菜櫥,整個品相非常完整良好,門片、抽屜拉闔都正常,而且偏紅的漆色非常適合搭配餐廳的紅牆;有時淘到合適的老傢俱,是需要緣分和運氣的。
冰箱上方放了一幅畫作,是旅居英國的藝術家朋友施怡妙(IG: yimiaoshih)的作品,畫得正好就是一張餐桌主題的作品,繽紛的用色,非常適合這個空間氛圍。
為了慶祝新桌巾啟用、以及把家裡佈置得漂漂亮亮,這個辛勤勞動過後的星期六下午,把自己常用、也喜歡的生活物件拿出來,沖杯咖啡,在鍾愛的紅牆下,被桌面一群躍動的黃色烏秋圈圈圖案、珍藏的物件、以及許多旅行的美好回憶圍繞——好好享受宅在家裡的時光,真的十分幸福!
〈空間佈置單品idea〉
棉麻布手作桌巾:
圖案是印花樂的「烏秋圈圈」,尺寸剛好1碼(約150X90cm),只要請裁縫師把布邊車起來即可。桌巾只要弄髒了就可以洗,也可以立刻改變餐桌氛圍,堪稱最實用單品。
主題鮮明的茶巾:
茶巾其實是很實用的布品,在西方的生活習慣上會用茶巾將清潔過的碗盤擦乾;在台灣我們也可以這麼做,許多茶巾的設計都很棒,也可以掛在牆上當裝飾,看膩了就拿下來擦碗…一物二用,非常划算!
藝術畫作:
雖然我們可能買不起名家之作,但可以從入門級、可負擔的小作品,或是電影海報、攝影、甚至是明信片…開始,都比畫作更易入手,又可培養自己的美感品味。
旅行紀念品:
旅行是短暫的,但紀念品卻可以幫助我們延續旅行的美好記憶。因此在旅途中挑選可以用在居家擺設的紀念品,也考驗著購物功力唷!
關於創意總監Ama
2008年和兩位高中同學一起創立了「印花樂」品牌,人稱大稻埕S.H.E裡的S。喜歡露營、爬山和瑜伽,這輩子註定要走在修煉的道路上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