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成為「寫作者」以後,發現有件事讓我不太習慣,就是談論自己。寫作等於把自己的內在掏出來展示在書頁上,新書講座則是公開展示這種剖析。
這令我在準備講座內容時內心充滿不確定。我不確定他人對這本書的看法;擔心當我談論藝術,談得會不會太深?當我分享舞蹈,他人會不會覺得難懂?當我講旅行路上的心境啟發,他人會不會覺得無感 ...?
想著這些「他人」的看法,讓我開始不安起來。越不安就越想增加說明、解釋,越想用我認為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來述說 ...。但準備到一個階段以後,我審視自己的內容,發現越是想拚命解釋給每個人聽,就越失去這場講座或這本書原本的魅力。一場新書講座並不是為了「不瞭解」書中內容的人而生,相反地,應該是為了「想更瞭解」這本書、想更瞭解所謂「藝術、美學、感性」究竟是怎麼回事的人而生。有了這層領悟以後,我的內心才安定下來,決定只對想聽我說話的人說話 —— 儘管我仍不確定他們是誰。
第一場新書分享會在台中舉行時, 我談著平常不輕易示人的經驗、對事物真正的看法,也分享了某些批判觀點,還有一些非常私密的情緒感受 ...。有些人中途離席、掉頭而去,但也有些人中途加入、更有些人從頭到尾以閃閃發亮的眼神聆聽。
和經營品牌的道理一樣,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最重要的是清楚展現自己的想法與樣貌,連結一群真正喜歡你、認同你的人。然後與這些人一起,讓影響力像漣漪一樣慢慢擴大展開 ...
生活美感的推廣在此時也許像漣漪,但只要一圈一圈、一波一波的動力不停歇,早晚它會形成一股足以推動社會的浪潮。
說到即將到來的聖誕節,交換禮物往往是熱門話題。無關對象,送禮收禮一切隨緣的情況下,反而讓儀式多了令人期待的驚喜感。
「交換禮物的時候,看著造型各異的禮物們,總會忍不住想像裡面到底裝了些什麼。」想起過往交換禮物的經驗,設計師軟喵笑著說道。大大小小的禮物在眼前堆疊成丘,讓人目不暇給,究竟挑選時要選擇體積大的,還是包裝精美的禮物呢?隨機的贈禮,引發了設計師的想像。「禮物內容往往也會出乎意料,我想這就是交換禮物的有趣之處吧。」
無論結果是否符合期待,藉著交換禮物與親朋好友相聚,當禮物揭開神秘的面紗,也彷彿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本期桌布畫面中,禮物們被精美地包裝,排列在暗色的背景中。悉心綁起的結與聖誕裝飾,都彷彿和星星一同閃爍,象徵未知的驚喜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