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在我印象中的童年書櫃裡,有一本書直到現在我都還深深記得,叫《自己動手做》;它是一套兒童叢書中的一本。裡面每個篇章都介紹一種可以自己在家動手做的事情:自己做冰棒、自己做蠟燭、自己做香皂... 我算是很愛惜書的小孩,但就只有這本書被我弄得破破爛爛的,因為我總帶著它到處去,只要坐下來就會想要翻一翻。
後來念了美術班、美術系,我變成一個有很多機會手作的人;「手作」甚至成為自己的創業契機... 我後來常在想,「手作」帶給我的快樂是什麼?答案幾乎是全面性的。
從一開始的知識學習,動手前得先認識材質、作法;然後是對作品的構思、想像;最快樂的當然是親自動手去觸摸、感受、形塑...的階段。手作的時候,人會變得平靜、專注,只要時間夠長,甚至會進入到「心流」的狀態——全神貫注於某件事,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當然,如果對最後的成品滿意,會有成就感;但就算不若想像中美好,在過程經驗中也已有收穫。
也就是說,「手作」是一件從決定開始做,就會有所收穫的事。
儘管因為現代生活太便利,讓很多人不曾有機會發掘自己「雙手的可能」;但其實我們人類有細細的手指、寬扁的手掌、可大角度彎曲的手臂... 這是一雙充滿潛力、非常優秀的手。
近年「手作」又蔚然成風,也許在這一切都太快速、太焦躁的年代,手作反而代表了一種能讓人確實掌握,緩慢、但觸得到的幸福。
不論是被剪下的紙或是再被打開的色紙,它都能是一幅畫 色紙是小時候最常碰到的手作素材之一,設計師 Hui 在創作時想起了小時候的剪紙,隨手拿起手邊有的色紙, 將其對折再對折,一刀便可以得到四個圓,打開來就會有四個在紙上挖空的圓,同時有四個獨立的圓, 接下來將這張紙再剪成圓形就會變成鈕扣,剪下來的四個圓經過剪貼就能變成一串糰子⋯。
Hui 在創作中誕生了一個小小理論:「剪紙好像是一舉多得的事誒!」 不論是被剪下的紙或是再打開的色紙,它都能是一幅畫 再與其他色紙剪貼,紙上的世界立刻豐富起來。
試試看從身活中拿起手邊的紙跟剪刀跟著 Hui 動手創造一舉多得的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