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人在什麼時候會意識到自己的品味有了明顯轉變了呢?
年假某日,我深吸一口氣面對心魔,開始整理一個五年以上沒有碰觸過深處的櫥櫃。主要是收納我的飾品、用不到的保養品、化妝品...;整理這種櫃子,往往懷舊的成分少,驚嚇的成分多。會跳出來嚇自己的,是更年輕的自己。
色彩繽紛豔麗的民俗風串珠、海灘嬉皮風格的皮手繩、宛如清宮嬪妃的琺瑯項鍊... 甚至還有一整袋小甜甜布蘭妮風格的晶亮大耳環——一度還因為強勢逆襲的Y2K浪潮而讓我猶豫是否該留下,但甫拿近鏡子比試立刻讓我果斷決定拋棄(再見了千禧年!)。其他還有草莓色系的護唇膏、各種過期的美白保養品(現在的我可是連防曬油都不擦了)、柑橘氣味的香氛...
一邊整理,腦袋一邊跳出《舞伎家的料理人》裡的舞伎身影;舞伎的身份多半是十幾歲的少女,越年輕的舞伎,使用的飾品越華麗、和服色彩越鮮豔。反之如果舞伎通過考驗,晉升為藝伎,那裝扮就會趨於樸素淡雅,因為此時要用來凸顯自己的,必須是內涵與技藝本身。
好像從藝伎的養成過程可以體會到某種品味轉換的哲學。當內在的經驗與智慧更能代表自己時,此時對裝扮的需求就不會是為了展現,而是為了襯托。
這樣看來,或許意識到品味轉變時,也是審視自己內在模樣的好時刻。
當我們用心接觸自然,觀察起身邊小小的石子與細小的樹枝,往裡頭細看、靜心觸摸自然時,我們都像是愛麗絲一樣縮小了自己,進入了自然的洞穴。
可以在礦石裡看到極光的流動;在葉脈中找到發亮的道路;在水晶中看到湖水的波光;在砂岩的紋理中獲得大大勇氣。
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所缺乏了什麼,但大自然一直默默療癒著我們,不妨一起親近自然,從宇宙裡得到最直接的療癒,重拾對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