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九月底放了自己兩個禮拜的假,到越南進行深度旅行。
其實疫情前我大概每年都會給自己兩個禮拜的時間,到一個未去過的地方去好好充電一番。我不會稱之為度假,在我心目中,度假是「全然放空休息、釋放」的概念;但我的旅行往往是為了「收穫」,把自己放到一個和日常截然不同的環境,給自己全新的刺激與輸入,然後大量地觀察、採集、思考。
與其說是旅行,說是為自己設計的遊學行程似乎比較貼切。
越南對台灣人來說是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台灣有二十多萬越南人口,街頭巷尾四處可見越南小吃、身邊也不乏越南新住民;使我對這個國家充滿好奇。再加上之前曾被北越沙壩(Sapa)壯闊的梯田景觀照片吸引,疫後第一次長旅行我選了北越三城市 —— 河內、沙壩、下龍灣。也許因為自己從事文化創意工作,在旅行中最常思考的議題,總是會和台灣文化有關。平常在台灣,是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看別人,但每次出國我最重要的觀察就是別人的角度。外國人會怎麼看待一個引發他們好奇想旅行的國家?
我幾乎問每個遇到的外國人,第一次來亞洲嗎?這次為何選擇越南?許多人都回答我說,想到亞洲旅遊第一個想到的國家就是越南,身邊有來過亞洲的朋友幾乎都推薦。(當然也會有泰國和日本兩個答案,但日本因為物價高幾乎不會是首次來訪的選擇)
越南或許因其複雜的殖民歷史、融合中越法的多元文化,南北狹長地形囊括了多樣化的氣候與自然生態景觀,以及便宜的物價、美味的食物、溫和的人民 ... 因此擁有豐厚旅遊資源。但我同樣也看到他們對旅遊產業付出的努力、以及人民對自身文化的信心,這些都成為我這趟旅行的重要心得,會用接下來兩三週的週報和各位慢慢分享 ...
「諧音是門有趣的學問。」作為諧音笑話的愛用者,Hui 相當中意語言激發的創意靈感 —— 如何巧妙在日常對話中加入諧音,拿捏得宜搏聽者一笑,除了考驗臨場反應,也須具備取之不竭的聯想巧思。「同音異字的聯想,某方面來說也算是不正經的語言學吧。」莞爾後,Hui 含笑說道。
然諧音建立於語言的門檻之上,除了講者對諧音的應用,聽者也必須是語言有所交集,甚至文化背景具備共同點的對象,才能成為溝通的橋樑。因此,諧音笑話不僅是活絡氣氛和話題的方法,更可能是辨識知音的捷徑,提出新的觀點,為文字注入另一層涵義,著實是一門值得深究的學問。
設計師筆下的畫面中,幾何圖形如同對話框,在重疊與交錯中擦出火花,文字的行與列最終也交織為和諧的圓。下了不正經的註腳,卻相當認真地看待諧音,Hui 的作品總是藏有可愛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