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藝術家,總給人不安於室、率性而活的印象,那是因為他腦袋裡的點子太多、對生活的熱情更甚他人,他們積極地想要體驗生命,化為作品靈感來源——育霖就是這樣的藝術家。
已經忘記我們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認識彼此,但談起創作,我們之間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也在工作上互相結合、彼此欣賞。印花樂的手作課程,後來甚至邀請育霖成為我們的老師,將他自成一格的藝術教學方法帶到課堂上。
我們最常討論的話題,就是對於台灣普遍民眾對藝術的誤解與距離感。可能是因為台灣人過去一直不太重視美感教育,導致「藝術美感」在一般求學過程中不但被邊緣化,且也往往被認為是「一小群人在做的事」。但在我們看來,對美感或藝術的體會,其實是一種人類天性,只是我們習慣在成長過程中對它賦予太多「標準」和「定義」,因而限制了每個人的天生美感。
無論是育霖、或是印花樂,我們都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方法,讓大家單純地體會藝術與美帶來的樂趣。我們也特別採訪育霖,聊聊他如何將藝術實現在生活中。
以下為總監Ama與育霖的對談:
請問當初是如何開啟創作之路的?
我本來在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裡念戲劇,後來畢業後從事影像和電影工作,也自己開了工作室。但因為工作太辛苦,長時間必須盯著電腦的關係,後來身體就漸漸負荷不了,決定暫時停下工作,花光一切積蓄將自己放逐到巴黎三個月。
在巴黎的時候,因為沒有電腦,沒有自己熟悉的工具,一開始幾乎就是斷了自己創作的念頭。但說也奇怪,就是因為沒有電腦,我反而開始專注起「雙手」能做的事。當時的室友因為正在念廚藝學校,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在廚房裡,也給我不少啟發,覺得既然沒有電腦,那就開始畫畫、開始做小木工好了⋯⋯我發現創作欲一直都在,離開了擅長的工具,自然而然就開始了另一種創作途徑。從此就停不下用「手」創作了。
那就多聊聊巴黎這一段吧?你認為自己的創造力受到巴黎濃厚的藝術氣氛啟發了嗎?
其實我在巴黎的時候,儘管看了很多藝術品,接觸了很多藝術家,但說實在我覺得那並沒有給我太多啟發,因為我覺得對我而言有距離感。我開始發現自己比較關注生活裡可以真實接觸到的事物⋯⋯說起來這應該才是巴黎真正給我的啟發,因為他們舊建築林立、人工昂貴,導致生活有諸多不便,很多人會動手為自己的環境修修補補;我當時就覺得:「Why not?」如果我一直生活在台北,應該就沒機會產生這種想法,覺得可以透過雙手解決問題,甚至是創造事物。
可以介紹一下自己的創作技巧&特色嗎?
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沒有傳統技巧的訓練,當然也沒有任何包袱。很多念美術系的朋友看到我的畫,都會說他們畫不出這種感覺(總監補充:「沒錯,我絕對畫不出來…」)。我喜歡強烈鮮明的色彩、明顯的筆觸,也喜歡混和多種媒材,比方說我很常使用型染加上刺繡,不只是平面的表達,還有觸感上的不同,這非常吸引我。但同時我也覺得我的風格一直在變化、跳躍著!
對你來說,靈感從何而來?如何轉換成創作?
其實後來我發現我比較喜歡做生活實用品,不喜歡藝術被「隔離」的感覺(總監:「就像在巴黎的藝術品那樣嗎?」育霖:「對對對!」)。我喜歡藝術變成可以用的東西,所以後來我的創作都是生活用品,我總是會先想像我的作品如何被使用,才會做出來。我覺得這也比較能啟發一般人想親近藝術;生活實用品例如碗盤、燈具⋯⋯,可能讓人因此產生美感品味和興趣,甚至可能進一步想嘗試製作。
我也很喜歡和姪子一起創作,他總是能啟發我,我就只是隨便在紙上撕個形狀,他就會告訴我他看到一條魚、一隻駱駝⋯⋯然後我們就一起開始編故事,我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
“有侷限的自由才是最大的自由。”——陳育霖
使用聯想力的確是激發靈感的好方法,可以介紹一下你通常帶領學生創作的「Mind Map(心智圖)」聯想法嗎?
我很喜歡使用Mind Map,因為大多數人你直接叫他在一張白紙上自由創作,他會很痛苦;反而你先給他一點限制,會激發想像力。要我說的話,「有侷限的自由才是最大的自由」,Mind Map就是讓人從任何一個端點開始聯想,比方說:
三角形 > 山 > 綠色 > 蜥蜴…
桌子 > 花瓶 > 花 > 花蜜…
使用這樣的聯想法,可以激發出很多原來想不到的東西,從這裡面就能發現靈感!
你的穿著和工作空間都很有你的風格,通常會如何在生活中應用印花呢?
首先就是,我的創作其實都是我自己想用的東西嘛!所以做完了作品,如果沒有賣掉,就會自己留著(大笑);比方說自己畫的紙燈籠、牆上的掛毯、桌布、鞋子、衣服⋯⋯當然還是要重視色彩的搭配。只要在生活中看到可愛的印花圖案,就會覺得心情很好!
最後請談談你認為創作最需要的是什麼?
想像力。
我發現成人以後,很多人都覺得「想像力」不重要、是用不到的東西,所以慢慢就遺忘了這個能力。但我要說的是,不只是創作,各行各業其實都需要想像力,比方說你是房仲,你的想像力可以幫你的客戶描繪未來家的樣子,無形中也會讓人更想和你買房子⋯⋯不是嗎?所以我覺得,「想像力」是現代生活裡,最重要的東西。
想像力也會帶來神奇的「如果」;如果是這樣、如果不是這樣⋯⋯許許多多的可能,都是從想像力被激發的。
希望每個大人都能找回自己的想像力!
採訪後記:
這篇文章是在2018年,為了出版印花樂第二本手作書《印花樂的手作時光》而進行的採訪;育霖長期以來都是印花樂重要的合作夥伴,也是印花塾的王牌老師。2020年更和我們一起推出一系列超棒的聯名商品。
不論是和藝術家合作,或是採訪藝術家都需要很大顆的心臟和無比的耐心,因為你總是無法預期他們會任你擺佈…但這也就是我這麼愛藝術家的原因。
——本文同步節錄於印花樂著作《印花樂的手作時光》(2018, 悅知出版)
撰文:沈奕妤(Ama) / 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照片提供:悅知出版、印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