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自從前年看完布拉瑞揚舞團的《我・我們》第一部曲以後,就一直等待著二部曲。終於在今年等到了!一部曲時我就被整部舞作獨特而強烈的原住民元素震撼,留下深刻印象,也覺得非常感動,終於台灣有了一個這麼具有台灣代表性、將原民文化詮釋得如此前衛而引人入勝的現代舞團。
文化就是生活的累積;所謂傳統文化,就是人們以前生活的樣子。但傳統文化,不是只能停留在過去,如果有人願意帶它走入現代,將每一代人生活的樣子都陸續編織進去,傳統就不會停在一個時空,而是能夠生生不息延續下去。
我覺得布拉瑞揚舞團——甚至應該說,有好多原住民藝術家多年來都在做這件事;但布拉瑞揚舞團是個代表。舞作是一種綜合藝術,除了舞蹈它還需要音樂、舞台設計、服裝設計...,一場表演就能呈現多樣化的原民藝術新樣貌。
在我看來,《我・我們》一部曲透過躍動生猛的表演形式,象徵人的新生,二部曲則多了壓抑、尋找、拉扯。後來買了舞團今年所出的十週年特刊《漂亮》(一本精彩的舞團成長紀錄特輯),才明白《我・我們》的目標是呈現排灣族的生命三部曲:pulima年輕時以雙手去做、puqulu是找到人生經歷許多複雜後的平衡,而第第三部曲puvarung則是以心為嚮導。
我自己隨著年紀與經驗的增長,越來越懂得欣賞原住民文化——其實也不只台灣的原住民,我對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文化都有濃厚興趣。因為在原住民文化中經常會融入「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智慧,也就是把「人」視為宇宙自然的一份子,保有對萬物的尊重謙卑,和現代文明與科技總想著征服與超越自然的態度非常不同。
而要將這樣的族群智慧持續傳遞下去,「藝術」是最好的方法。因為藝術能涵蓋多元面向、任何人都能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體會。因此我對於台灣有一個這麼優秀成熟的原住民舞團感到非常開心而驕傲,相信成軍十年的布拉瑞揚舞團可以越走越遠、持續精彩。
熟悉的攤販叫賣聲、油鍋滋滋作響,空氣裡混著烤魷魚、牛排、甜點與炸雞排的香氣,這是屬於我們的台灣味。
還記得小時候牽著大人的手在人潮裡穿梭、放學後和朋友湊錢買一串章魚燒,那些熱鬧、親切的場景都被安放在記憶裡、散發光芒。
這個週末,不妨繞進巷口的夜市,尋找那些熟悉的美食與人情味吧!